[新闻]菏宝高速临猗黄河大桥顺利合龙 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节段梁架设圆满完成......

2024-01-30



道路桥梁资讯


2024.01.30


01

   菏宝高速临猗黄河大桥顺利合龙

1月26日上午,随着最后一跨钢箱梁顶推到位,菏宝高速临猗黄河大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主桥钢箱梁顺利合龙,这也标志着临猗黄河大桥顺利合龙,为今年通车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临猗黄河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菏宝线G3511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大桥全长5427米,项目自2020年7月开工,创下了连续顶推长度、最大顶推长度、顶推时同步控制千斤顶数量、单桥耐候钢使用量四项世界之最。

据介绍,大桥连接晋陕两省,是国家高速公路菏宝线G3511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也是山西省“三纵十二横十二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是一座取得丰富科技成果的智慧之桥。施工过程中,该桥面临滩槽不分明、纵断线位高、地质条件差、地震裂度高、冲刷深度大、桥面风速大、温度影响大等难题,项目始终坚持“实验先行,方案预控,专家指导,科研支撑”管理理念,成立创新工作室,创建智慧建造平台,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确保大桥顺利合龙。


工程建设期间,项目取得科研成果30余项,打造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造管理系统,开展桥梁智慧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创新性研发了长联大跨闭口钢箱梁拼装顶推信息化监控施工方法,并应用于顶推施工全过程。

临猗黄河大桥同样也是一座绿色环保的生态之桥。作为横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黄河公路大桥,在滩涂地上有2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项目始终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胆试、大胆闯,开展了施工影响及环保措施的科研立项,采用免涂装耐候钢、不透光折线形声屏障、径流系统、泥浆循环系统等措施,有效地降低施工对黄河流域生态的干扰,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建设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来源: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

02

   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节段梁架设圆满完成

1月25日,随着最后一榀节段梁成功架设在黄茅海跨海通道西引桥上,标志着项目全线节段梁架设任务圆满完成,进入钢箱梁架设冲刺阶段。


项目全线共2270榀节段梁,分东、西引桥两个架设区域。东引桥起点接高栏港立交主线桥,终点接高栏港大桥,全长1080米;西引桥起点接黄茅海大桥,终点接浅滩区西引桥,全长3120米。项目共设置4台架桥机同步推进东、西引桥建设,单台架桥机重1000余吨,节段梁垂直提升最大高度达62米,单榀梁最重近200吨。

据了解,管理中心与T9合同段承建方联合打造了智慧梁场,承担项目2270榀节段梁预制任务。自设计之初便以“信息梁场”“智慧梁场”“绿色梁场”为理念,设有4条生产线和16个预制台座,并开展了钢筋智能建造技术研究、混凝土智能建造技术研究和智慧管理中枢的研发,实现了全预制周期的循环生产。

“我们成立了专家团队开展课题攻关,采用基于BIM技术建立钢筋模型、‘双模’施工监控和‘双测’监督复核的组织模式,在国内首创悬臂拼装‘2+3+2’施工工艺,研究破解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拼装难、变跨难、过孔难等三大难题,在实现大吨位梁段毫米级精度自动调整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架设效率,比计划工期提前10天完成了施工任务。”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黄茅海跨海通道已全面进入钢箱梁架设阶段,截至目前,黄茅海大桥东塔钢箱梁架设完成7节、中塔钢箱梁架设完成11节、西塔钢箱梁架设完成15节;高栏港大桥东塔钢箱梁架设完成36节、西塔钢箱梁架设完成38节,正全力向着高质量建成通车目标迈进。


黄茅海跨海通道预计于今年底建成,正式通车后将缩短珠海到江门及粤西地区约30分钟的通车时间,进一步加强粤西地区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联系,加快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来源:中交二公局、台山发布)

03

   剑黎高速全线贯通 贵州在建单跨最长高速公路刚构桥顺利合龙

1月28日,贵州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南寨溪特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剑黎高速全线贯通。至此,剑黎高速清水江特大桥、南孟溪特大桥、小瑶光特大桥等控制性工程全部完工,项目实现全线贯通。


据了解,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项目线路全长74.754公里,途经剑河县、锦屏县、黎平县,设计双向四车道,时速80公里,全线桥隧占比69.4%。其中控制性工程清水江特大桥主跨248米,拱圈矢跨比1:4,为国内同类型桥梁最大;南孟溪特大桥主塔高253.5米,主桥为(160+360+160)米混凝土梁斜拉桥;南寨溪特大桥采用(106+200+106)米连续刚构跨越南寨溪;小瑶光特大桥采用(105+190+105)米连续刚构跨越乌下江。

此次贯通的南寨溪特大桥全长425米,位于山谷中间,安全风险大、环水保等级高。“为确保大桥顺利合龙,我们在悬崖峭壁上打通施工便道,解决材料运输问题,成功克服了复杂地质桩基成孔难题。为防止梁体施工污染清水江水域,我们通过挂篮兜底隔离防护、裸露边坡覆绿、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压浆废水集中收集、设置水中浮漂等措施,用绿色施工呵护清水江的绿水青山。”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作为贵州省新增加密高速网络的重点建设项目和黔东南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快捷大通道,剑黎高速建成通车后,剑河县与黎平县之间车程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并与贯通全省的南北高速公路网形成互联互通,对构建黔东南州黄金旅游通道、加快沿线资源综合开发、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04

   世界高铁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成功下线

1月27日,世界高铁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在浙江杭州成功下线。


“领航号”盾构机刀盘直径15.4m,主机长约15.8m,总长约128m,主机重约2600t,将在深达89m的长江水下独头掘进11.325km,是世界高铁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直径最大、穿越长江水下最深的盾构机。搭载智能掘进、智能拼装、超前地质预报、盾尾密封安全预警、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等国内领先的智能化系统,实现隧道智能建造、设备状态可感可知。

据介绍,崇太长江隧道起于江苏省太仓市,穿江而过,止于上海市崇明区,隧道全长14.25km,其中盾构段长13.25km,设计时速350km,为单洞双线高速铁路隧道,是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项目建成后,将首次实现高铁穿越长江不减速的壮举,在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崇太长江隧道量身打造的“领航号”盾构机将穿越粉细砂地层,面临软弱地质、含瓦斯有害气体与高水压透水地层条件下超长距离掘进、泥水环流、物料运输、隧道轴线精准控制、通风管理、同步衬砌及后期运营安全保证等工程技术难题。


为此,“领航号”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精心设计:精心选材,确保刀盘、主轴承、主排浆管等关键部件耐用性;优化结构,保障盾构内外密封强度满足承压需求;突出安全,强化防爆与通风系统,确保平稳穿越瓦斯地层;智能管控,搭载项目自主研发的智能掘进控制系统以及全方位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智能掘进,替代传统司机操作,保障工程安全质量。

“领航号”盾构机下线后将被拆解运往上海市崇明区崇太长江隧道3号竖井施工现场进行重新组装,预计在4月开启越江之旅。(来源:中铁隧道局集团)

05

   渝湘复线高速控制性工程龙川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1月26日晚,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龙川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龙川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全长1350米,桥址跨越低山河谷,地形地势复杂,施工场地狭窄,施工难度极大。其中全桥最大高度达到208米,主桥墩柱采用四面收坡的矩形空心薄壁墩设计,同时在施工中自主研发多套系统。

据悉,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总里程280公里,由巴南至彭水、彭水至酉阳、武隆至道真等3条路组成,平均桥隧比80%。全线建成后,重庆中心城区前往酉阳及湖南方向较既有G65包茂高速渝湘段(渝湘高速)相比,缩短里程47.8公里,重庆中心城区至贵州沿河方向缩短里程79公里,将有效缓解既有渝湘高速拥堵状况,对进一步开发沿线旅游资源、推进交旅融合,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央视新闻)

来源:桥梁视界,土木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