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剑黎高速全线贯通 贵州在建单跨最长高速公路刚构桥顺利合龙
1月28日,贵州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南寨溪特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剑黎高速全线贯通。至此,剑黎高速清水江特大桥、南孟溪特大桥、小瑶光特大桥等控制性工程全部完工,项目实现全线贯通。
据了解,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项目线路全长74.754公里,途经剑河县、锦屏县、黎平县,设计双向四车道,时速80公里,全线桥隧占比69.4%。其中控制性工程清水江特大桥主跨248米,拱圈矢跨比1:4,为国内同类型桥梁最大;南孟溪特大桥主塔高253.5米,主桥为(160+360+160)米混凝土梁斜拉桥;南寨溪特大桥采用(106+200+106)米连续刚构跨越南寨溪;小瑶光特大桥采用(105+190+105)米连续刚构跨越乌下江。
此次贯通的南寨溪特大桥全长425米,位于山谷中间,安全风险大、环水保等级高。“为确保大桥顺利合龙,我们在悬崖峭壁上打通施工便道,解决材料运输问题,成功克服了复杂地质桩基成孔难题。为防止梁体施工污染清水江水域,我们通过挂篮兜底隔离防护、裸露边坡覆绿、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压浆废水集中收集、设置水中浮漂等措施,用绿色施工呵护清水江的绿水青山。”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作为贵州省新增加密高速网络的重点建设项目和黔东南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快捷大通道,剑黎高速建成通车后,剑河县与黎平县之间车程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并与贯通全省的南北高速公路网形成互联互通,对构建黔东南州黄金旅游通道、加快沿线资源综合开发、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04
世界高铁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成功下线
1月27日,世界高铁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在浙江杭州成功下线。
“领航号”盾构机刀盘直径15.4m,主机长约15.8m,总长约128m,主机重约2600t,将在深达89m的长江水下独头掘进11.325km,是世界高铁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直径最大、穿越长江水下最深的盾构机。搭载智能掘进、智能拼装、超前地质预报、盾尾密封安全预警、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等国内领先的智能化系统,实现隧道智能建造、设备状态可感可知。
据介绍,崇太长江隧道起于江苏省太仓市,穿江而过,止于上海市崇明区,隧道全长14.25km,其中盾构段长13.25km,设计时速350km,为单洞双线高速铁路隧道,是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项目建成后,将首次实现高铁穿越长江不减速的壮举,在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崇太长江隧道量身打造的“领航号”盾构机将穿越粉细砂地层,面临软弱地质、含瓦斯有害气体与高水压透水地层条件下超长距离掘进、泥水环流、物料运输、隧道轴线精准控制、通风管理、同步衬砌及后期运营安全保证等工程技术难题。
为此,“领航号”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精心设计:精心选材,确保刀盘、主轴承、主排浆管等关键部件耐用性;优化结构,保障盾构内外密封强度满足承压需求;突出安全,强化防爆与通风系统,确保平稳穿越瓦斯地层;智能管控,搭载项目自主研发的智能掘进控制系统以及全方位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智能掘进,替代传统司机操作,保障工程安全质量。
“领航号”盾构机下线后将被拆解运往上海市崇明区崇太长江隧道3号竖井施工现场进行重新组装,预计在4月开启越江之旅。(来源:中铁隧道局集团)
05
渝湘复线高速控制性工程龙川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1月26日晚,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龙川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龙川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全长1350米,桥址跨越低山河谷,地形地势复杂,施工场地狭窄,施工难度极大。其中全桥最大高度达到208米,主桥墩柱采用四面收坡的矩形空心薄壁墩设计,同时在施工中自主研发多套系统。
据悉,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总里程280公里,由巴南至彭水、彭水至酉阳、武隆至道真等3条路组成,平均桥隧比80%。全线建成后,重庆中心城区前往酉阳及湖南方向较既有G65包茂高速渝湘段(渝湘高速)相比,缩短里程47.8公里,重庆中心城区至贵州沿河方向缩短里程79公里,将有效缓解既有渝湘高速拥堵状况,对进一步开发沿线旅游资源、推进交旅融合,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央视新闻)
来源:桥梁视界,土木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